商铺快讯

房企转型应回归主城 成都楼市需求不足房价难大涨



2014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房地产行业,似乎不那么受宠了,这样巅峰跌落的痛感是突然的、真实的、却也是不那么愿意接受和承认的。2014年,习以为常的“红五月”没有如期到来,却迎来了八连跌的开始,权威机构房价指数显示,房价从2014年5月份开始下跌,前四个月都在涨,拐点就在5月份,5月份到10月份,半年下跌了5.3%,7个月下跌了6%,直到2014年12月尽管百城房价跌幅收窄,但是八连跌已成事实。

  2014政府很忙,放松限购、放松限贷、公积金新政、降息等,一时闹得房地产市场好不热闹;房企也很忙,忙着营销、忙着降价、忙着在大厦渐倾的大势之下争一口气;专家也很忙,唱衰也罢、唱涨也罢,大家听听就好。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一场场做出来的热闹和繁华也不过是为了让正在逐渐退烧的房地产行业看起来不那么苍白。

  2013年,蓝光和保利成为成都楼市的百亿“双雄”,也意味着成都楼市首次步入“百亿”时代。当时很多品牌房企按照2013年的销售增长情况制定了2014年的销售目标,就连川内不少二线房企也抛出了“百亿”计划。

  但事实是,2014成都房企业绩整体跳水。来自成都透明房产网数据显示,在全域成都范围内,TOP20强房企均未突破百亿备案销售。排名榜首的成都保利斩获销售回款94.5亿元,其次为蓝光地产,实现销售回款85.1亿元。

  规模扩张依然有必要

  房地产告别发烧的黄金时代,逐渐回归理性。过去,只要是投资房地产,鲜有不赚的,而如今房地产库存高企、市场需求萎缩已成为重大难题。2014年各地中小房企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现象就已经不少,大型房企也面临着增长动力不足的困境,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表示,品牌房企在当前土地成本、融资成本持续攀升的背景下,想延续过去 “圈地囤地”的模式已不可取。

  2014年成都土地成交锐减,房企拿地节奏明显放缓,一味地扩张规模在当下看来是一件略显愚蠢的事,但深谙成都楼市的锐理数据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郭洁在接受搜狐焦点采访时谈到,房企突围的方式只有三种:

  第一种就是规模化,规模化是必须的,对于一些大型房企来说,不做规模化是很容易被淘汰出去的。规模化是在未来的三到五年之内要突破3000亿以上的销售规模,这样的企业才有可能在未来生存下去。

  第二种是差异化,差异化有可能是产品的差异化,有可能是服务对象的差异化,有可能是自己的延伸服务的差异化.比如给小众群体做某一类型的产品,也有可能是做服务运营,或者是做商业地产、养老地产、旅游文化地产等领域做到某一个极致。

  第三种就是合作,合作也分几种,第一种就是嫁娶,所谓嫁娶就是两家实力相当的房企合作绑在一起,就像绿城和融创;第二种合作就是抱大腿、傍大款,大树底下好乘凉,这种就是小企业找大企业;第三种就是很多小企业大家合在一起抱团取暖来对抗大企业。

  过去的转型非常失败 中小型房企难逃厄运

  房企在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被迫走上了转型求生的道路。现在房企转型模式众多:1.依托主业拓展上下游产业,如万科进军家装市场;2、发展产业地产3、万科和万达实行的轻资产模式“小股操盘”;4、产品细化,如万科转型城市服务商,现在万科、绿城,都在深入研究社区服务;5、房企合作。

  对于当下房企的花样转型,中国城市产业发展联盟主席认为:不是现在才需要转型,是我们转型转得太早了,而且转型很失败,转型的方式很不正确,现在还得转回去,现在很多房企实际上除了住宅地产之外的所有的商业、旅游、文化、休闲产业都处于过剩阶段。但是由于城市主城区有效用地拿取难度比较大,有很多房企拿不上地,难以进行住宅开发,所以才去做别的,但是房企应该回归到住宅市场,而且是城市中心区的住宅市场。房地产行业要是连好的地块都拿不到的话,那还做什么?不能再盲目地搞远郊区旅游休闲度假,也不能再盲目地搞商业地产。